长江云报道 为纪念黄麻起义90周年,按照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精神要求,公海jcjc5500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开展一系列的纪念活动,让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6月4日晚,公海jcjc5500大型原创音乐舞蹈史诗《红色薪传》 以全新面貌在红安大剧院再度演出,这是该剧自公演以来的第16场演出。
湖北红安干部学院县处级学员班80余人和红安县干部群众800余人观看演出。
《红色薪传》剧目立足于黄冈这片红色土地,剧目从剧本到导演到表演,全部由公海jcjc5500为主体的300多名师生承担。剧目坚持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有机统一,演出分序、红色火种、红土映日、战旗血红、漫山红遍、尾声,以《情系大别山》开幕,以《梦里常回大别山》结尾。
第一篇章“红色火种”在歌舞《无边的黑暗》中呈现在观众面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人间。”一曲《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歌颂了当年黄冈籍先进分子辗转数地,历经波折,和全国各地先进分子并肩战斗,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终于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第二篇章“红土映日”展现了黄冈土地上人民揭竿而起的场景。舞台上表演者以1927年蒋汪叛变,白色恐怖笼罩华夏大地为背景进行演绎。黄麻起义爆发,男女老少人人拿起武器,为保卫家园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姑娘们巧手绣好了一双双鞋垫,将对战士们的祝福与希冀一针一线的绣进了鞋垫之中。
第四篇章“漫山红遍”讲述的是抗战胜利后黄冈军民紧跟党走的故事。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撕毁和平协定,鄂豫皖地区又起硝烟。在《江上有面不落的帆》中,蓝色幕布上下翻腾,显现了长江的波涛汹涌,解放军战士不惧江水,奋力向前,横渡长江。
演出尾声,表演者通过原创歌舞表演《红安红》与《梦里常回大别山》,展现了几十年前董必武、陈潭秋等革命先辈点燃黄冈革命火种,到如今黄冈人民薪火相传至今仍生生不息的红色精神。
据了解,1927年11月13日,黄安(今红安)、麻城三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中共湖北省委领导下,攻打黄安县城,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黄麻起义是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在长江以北地区首次举行的规模最大的农民武装起义,是在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开了鄂豫皖地区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序幕,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起了先导作用,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管根稳 王太刚 责任编辑 何潜彬)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